诗词原文
中秋对月
宋·卫泾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也知来差晚,犹胜不到空。
桂影扶疏处,蟾光皎洁中。
人生能几见,快意自应穷。
作者及朝代
作者:卫泾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卫泾,字清叔,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学者,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后中进士,步入仕途,卫泾为官清廉正直,敢于直言进谏,深受皇帝器重,他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在文学、史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译文
今晚是什么夜晚呢?团圆的事情样样都相同,虽然也知道来得有些晚了,但总比那些穷忙一场却没能到来的人要好,桂花树影扶疏之处,月光皎洁明亮之中,人生能有多少次见到这样的美景呢?应当尽情享受这份快意,直到心满意足。
释义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对月抒怀的情景,诗人感慨于今晚的团圆,虽然来得稍晚,但仍觉庆幸,因为总比那些因忙碌而错过的人要好,诗中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对月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团圆、美好时光的珍视和感慨,首联“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之夜的期待和感慨,颔联“也知来差晚,犹胜不到空”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能够到来并享受这份团圆的庆幸和满足,颈联“桂影扶疏处,蟾光皎洁中”则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中秋之夜的美丽和宁静,尾联“人生能几见,快意自应穷”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中秋之夜的描绘和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美好时光的深刻思考和珍视,诗中也透露出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学者,卫泾在仕途上虽然有所成就,但也经历了不少波折和艰辛,在中秋之夜,他或许想起了自己的经历和人生历程,感慨于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他也可能希望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团圆、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充满感慨和深情的《中秋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