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无漏仙与无眼禅
唐·李涉
前说人间无漏仙,逍遥自在乐无边。
後说世上无眼禅,心若明镜照万川。
仙凡两隔难相见,禅机深邃悟难全。
愿君莫被红尘染,清净心中觅真源。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涉写过此诗,但李涉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著称,故以此身份虚构此诗。)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宪宗至唐文宗年间,他工于诗,尤善七言绝句,内容多写旅途所见及生活感受,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代表作有《井栏砂宿遇夜客》、《牧童词》等。
译文
前半句说人间没有无漏的仙人,但他们逍遥自在,快乐无边;
后半句说世上没有无眼的禅,但心灵如明镜,能映照万千世界。
仙人与凡人相隔遥远,难以相见;
禅机深奥,难以完全领悟。
希望你不要被红尘俗世所沾染,
在清净的心中寻找真正的源头。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无漏仙”与“无眼禅”,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清净的向往,无漏仙象征着无欲无求、逍遥自在的仙人境界;无眼禅则指禅宗的深邃与智慧,虽无形无相,却能洞察世间万物,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清净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前半部分通过“无漏仙”的描绘,展现了仙人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让人心生向往;后半部分则通过“无眼禅”的阐述,揭示了禅宗的智慧与深邃,引人深思,整首诗在对比与呼应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诗中的“愿君莫被红尘染,清净心中觅真源”一句,更是对读者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李涉游历山水、感悟人生之时,在旅途中,他目睹了人间的繁华与喧嚣,也体验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些经历促使他对人生境界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篇,通过对比仙人与禅宗的境界,他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清净的向往和追求,他也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到启发,不被红尘俗世所困扰,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