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廷多少失意人,九京寸恨不作尘。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商隐

汉廷多少失意人,九京寸恨不作尘。

独下南陵水,悠悠送客身。

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掌握灵蛇珠,不觉昼寒年。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汉朝的朝廷里有多少失意的人啊,他们心中的怨恨即使到了九泉之下也不会化为尘土,我独自走下南陵的水边,伴随着悠悠的流水,送走了远行的客人,白云仿佛在镜子里生成,明月悄悄地落在了台阶前,我手中掌握着灵蛇的珠子,却不觉时间在昼夜的寒冷中悄然流逝。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朝失意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失意、怀才不遇的感慨,首句“汉廷多少失意人”直接点题,引出主题;次句“九京寸恨不作尘”进一步强调这些失意人的怨恨之深,即使死后也不会消散,后四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心境,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失意和无奈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非常巧妙,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将汉朝失意人的形象与诗人自身的遭遇相结合,表达了对人生失意的深刻感慨,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含蓄,诗人还通过“掌握灵蛇珠”这一典故,暗示了自己虽然拥有才华和抱负,但却无法施展,只能在岁月的流逝中默默承受失意的痛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李商隐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他的才华虽然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得到重用,这种怀才不遇的遭遇使得他深感失意和无奈,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忧伤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失意的深刻体验和无奈情绪,也可以看到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的坚韧和执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