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啄稻梁无半粒,只教满颔饱珠玑。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唐·袁枚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可烹。

要啄稻梁无半粒,只教满颔饱珠玑。

作者及朝代

作者:袁枚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他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袁枚主张“性灵说”,强调诗歌创作要抒发人的真性情,反对模拟古人,反对形式主义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重视诗歌的独创性,他的诗文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广泛的影响。

译文

饲养着鸡儿却任由它们自由觅食,等到鸡养肥了便可以烹饪享用,这些鸡儿并不需要啄食半粒稻谷和高粱,因为它们已经吃得满嘴都是如同珍珠般宝贵的食物(这里比喻食物珍贵且丰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养鸡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见解,诗中“要啄稻梁无半粒,只教满颔饱珠玑”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鸡儿食物之丰富,实际上也隐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珠玑”不仅指物质上的富足,更象征着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养鸡为题材,却寓含深意,诗人通过描绘鸡儿的饲养过程,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诗中“要啄稻梁无半粒”与“只教满颔饱珠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鸡儿生活的富足与安逸,这种富足并非来自对物质的过度追求,而是源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物质与精神双重富足的渴望。

这首诗也体现了袁枚“性灵说”的诗歌主张,他以生动的笔触、简洁的语言,将养鸡这一日常琐事描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生活气息,这种贴近生活、抒发真情的创作风格,正是袁枚诗歌的显著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袁枚的生平经历有关,袁枚一生追求自由、闲适的生活,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从日常琐事中汲取灵感,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创作出来的,诗人通过养鸡这一小事,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袁枚的这首诗不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通过对养鸡过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物质与精神双重富足的渴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