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关键词为“今日牛羊上丘垄,不知丞相更嗔不”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涉的《牧童词》,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入门闻犬吠,知有行客来。
杖藜扶我过桥东,莫惊鸥鹭,四时相送渔樵客。
田头刈禾在,归来景常晏。
今日牛羊上丘垄,不知丞相更嗔不。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居梁园,逢兵乱,避乱于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授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译文:
早晨去牧牛,赶牛去江湾,傍晚去牧牛,赶牛过村落,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回到家里,狗在叫,知道有客人来,手扶竹杖过东桥,野鸭、大雁没有被我吓飞,田里割稻子的人回家已是黄昏,放牛羊的人回家还要上小丘,试问当年那位呵斥“田中不得驱牛”的丞相如今还在不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面,展现了牧童生活的自由自在与无忧无虑,诗中通过牧童的日常活动,如放牧、吹芦管、插箭等,展现了其天真烂漫、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通过“今日牛羊上丘垄,不知丞相更嗔不”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讽刺与反抗。
赏析:
这首诗以牧童的口吻叙述,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牧童的生活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而美丽的田园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牧童的自由自在与封建礼教的束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结尾处的“不知丞相更嗔不”更是点睛之笔,既体现了牧童的纯真无邪,又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与专横。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涉的仕途经历有关,李涉早年仕途不顺,曾长期在地方任职,对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官场的黑暗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牧童的自由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也借牧童之口,对封建统治者的虚伪与专横进行了讽刺与批判。
《牧童词》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牧童的自由自在与天真烂漫,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封建礼教的讽刺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