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渠赤脚弄明月,蹈破五湖光底天。的释义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弄月吟

宋·释绍嵩

羡渠赤脚弄明月,蹈破五湖光底天。

夜色澄明风露冷,不知人世几婵娟。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禅意生活,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佛教哲理的领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译文

我羡慕那赤脚在明月下嬉戏的人,他仿佛踏破了五湖之水的光与天的界限,夜色清澈明亮,风露带着寒意,却不知在这人世间,还有多少如此美好的月光(婵娟)值得我们去欣赏。

释义

“羡渠赤脚弄明月”表达了诗人对那种无拘无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的向往;“蹈破五湖光底天”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月光下五湖波光粼粼、仿佛与天相接的壮丽景象;“夜色澄明风露冷”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清冷;“不知人世几婵娟”则流露出诗人对世间美好事物(此处特指月光)的无限感慨与珍惜。

赏析

这首诗以“弄月”为题,通过描绘一个赤脚在月光下嬉戏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诗中“羡渠”二字,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羡慕之情,而“蹈破五湖光底天”的夸张描写,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力度,后两句则通过夜色的描绘,以及“不知人世几婵娟”的感慨,将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美景引向了对人生、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悟,是一首充满禅意与诗意的佳作。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他的生活与创作往往与佛教哲理、自然景色紧密相连,这首诗很可能是在某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自漫步于五湖之畔,被眼前的月光美景所触动,从而有感而发创作而成,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也寄托了他对人生、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与珍惜之情,在南宋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作品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片心灵的净土,让人们得以在繁忙与喧嚣之外,找到一丝宁静与慰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