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忽近西山远,回首新吴一梦中。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望西山

唐·张祜

灵山忽近西山远,回首新吴一梦中。

云绕翠峰千叠秀,水环清涧万重通。

松间野径人稀至,竹里禅房鸟语空。

欲问高僧何处去,钟声遥隔翠微中。

作者简介

张祜,唐代诗人,约公元792年出生于清河(今河北清河),约公元852年去世,他自幼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宫词,张祜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多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广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灵山仿佛近在眼前,而西山却显得遥远;回首往昔在新吴的时光,仿佛只是一场梦,云雾缭绕在翠绿的山峰之间,展现出千重秀色;清澈的溪流环绕着山涧,形成了万重通路,松林间的小路少有人迹,竹林深处的禅房里只有鸟鸣声声,想要询问高僧的去向,只听到钟声在青翠的山色中远远回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灵山和西山的不同距离感,以及新吴的往事如梦,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通过云绕翠峰、水环清涧、松间野径、竹里禅房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灵山忽近西山远,回首新吴一梦中”就设置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让读者仿佛随着诗人的笔触穿越回过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之间的美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清幽的世界,诗中“云绕翠峰千叠秀,水环清涧万重通”两句,不仅写出了山水的秀美,还通过“千叠秀”和“万重通”两个数量词,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而“松间野径人稀至,竹里禅房鸟语空”两句,则进一步突出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清幽,诗人以“欲问高僧何处去,钟声遥隔翠微中”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敬仰和向往,又通过钟声的回荡,增添了诗意的悠远和深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祜在游历山水时所作,他或许在某个时刻,站在高处眺望灵山和西山,心中涌起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他也可能受到了隐逸文化的影响,对隐逸生活充满了向往,他将自己的情感和所见所闻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韵味悠长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