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到得荆溪馆,我欲眠时夜还短。全诗是什么?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宿荆溪馆

唐·张祜

今宵到得荆溪馆,我欲眠时夜还短。

灯照水窗鱼影动,月临山馆鸟声寒。

梦回酒醒闻渔唱,起看青天露已干。

却忆故园风景好,满庭秋色正堪观。

作者及朝代

张祜,唐代诗人,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卒于唐文宗开成末年(840)前后,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曾漫游各地,后隐居润州鹤林寺,终未得显达,张祜一生作诗甚丰,宫词尤为人所重,他的诗风清新明快,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作者简介

张祜是唐代中晚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以宫词著称,但其诗歌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征战、咏史怀古等,他的诗作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诗人推崇,张祜性格孤傲,不拘小节,一生未得显达,但其诗歌才华却得到了同时代及后世文人的高度评价。

译文

今晚我抵达了荆溪馆,想要入睡时却发现夜还短,灯光映照在水窗上,鱼儿的影子在水中摇曳;月光洒在山馆前,鸟儿的叫声带着寒意,梦中醒来,酒意已消,听到渔夫的歌唱;起身看天,青天无云,露水已干,这时我又想起了故乡的风景,满庭的秋色正值得观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荆溪馆住宿时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表达了诗人对夜晚时光流逝的感慨;颔联通过描绘灯光、水窗、鱼影、月光、山馆和鸟声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颈联写诗人梦醒后的情景,听到渔唱,看到青天露干,暗示时间的推移;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荆溪馆的夜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通过灯光、月光、鱼影、鸟声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静谧的夜晚,诗人还通过梦醒后的情景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表达,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祜在漫游各地时所作,荆溪馆是诗人在旅途中住宿的地方,在那个静谧的夜晚,诗人被周围的景色所吸引,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