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句容铜山捣金屑,幻出羽渊三足鳖。
仙家变化谁能测,我欲乘风归去也。
作者及朝代:
此诗作者为明代诗人杨慎。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曾率家仆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之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明穆宗追赠光禄寺卿,明神宗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译文:
句容的铜山上仿佛有人在捣碎金屑,幻化出了羽渊中的三足鳖,仙家的变化谁能预测呢?我真想乘风归去,追寻那不可知的仙境。
释义:
首句“句容铜山捣金屑”描绘了一个奇幻的场景,句容的铜山上似乎有人在捣碎金屑,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夸张描绘,也暗含了某种神秘或珍贵的元素,次句“幻出羽渊三足鳖”则进一步将这种神秘感推向高潮,羽渊中的三足鳖是传说中的生物,这里用“幻出”一词,强调了其非现实、超自然的特性,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仙家变化的向往和对不可知世界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奇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首句和次句通过夸张和想象,将自然景观与传说生物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意境,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仙家变化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这首诗也反映了杨慎作为明代文学家的独特风格和才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杨慎的生平经历有关,杨慎因“大礼议”事件受廷杖并谪戍云南永昌卫,这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流放期间,他可能对自然景观和传说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奇幻色彩的诗,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杨慎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在流放和困境中,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的标题和具体内容可能并非杨慎所有作品中的名篇佳作,但它仍然体现了杨慎作为明代文学家的独特风格和才华,以及他对自然景观和传说故事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杨慎思想和情感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