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杜牧之墓
唐·温庭筠
樽前百事皆惆怅,
烛下双鸾共影低。
道是樊川轻薄杀,
犹将万户比千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对后世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温庭筠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但由于性格孤傲不羁,仕途并不顺利,一生郁郁不得志。
译文
在酒樽前,所有的事情都让人感到惆怅,
烛光之下,两只鸾鸟(比喻夫妻或情侣)的身影紧紧相依。
人们都说杜牧(樊川是其别号)太过轻薄,
但他却仍然愿意用万户的封赏来换取千首好诗。
释义
这首诗是温庭筠凭吊杜牧之作,首句“樽前百事皆惆怅”表达了诗人对杜牧生前遭遇的同情与感慨;次句“烛下双鸾共影低”则通过比喻,暗示杜牧生前虽有情感生活,但亦不乏孤独与寂寞,后两句“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是对杜牧才华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生前未能得到充分赏识的惋惜,人们或许认为杜牧行为轻薄,但他却视诗歌创作高于一切,甚至愿意用世俗的荣华富贵来交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杜牧的深切怀念与高度评价,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杜牧生前虽遭遇诸多不如意,但其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却从未改变,诗中“万户比千诗”的比喻,更是凸显了杜牧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与高尚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温庭筠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遭排挤与打压,杜牧作为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其才华与抱负并未得到充分施展,一生郁郁不得志,温庭筠在凭吊杜牧之墓时,深感其遭遇之不幸与才华之被埋没,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与敬仰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温庭筠不仅表达了对杜牧的怀念与敬仰,也寄托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