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

作者及朝代

作者:孟郊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孟郊,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羁旅漂泊,屡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尉,他性格孤直,不肯随俗浮沉,一生郁郁不得志,孟郊的诗以苦吟著称,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语言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他的诗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与贾岛齐名,并称“郊寒岛瘦”。

译文

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后两句)我不应像李白、杜甫那样在诗海中翻江倒海,更羡慕那些像夔龙一样在朝廷中辅佐君王的人才。

(注:原诗中并无“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两句,此处为根据题目要求添加的虚构内容,用以解析。)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孟郊在科举考试成功后喜悦激动的心情,前两句通过对比昔日的困顿与今日的得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巨大变化,后两句(虚构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学成就的谦逊态度以及对朝政人才的仰慕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孟郊科举及第后的喜悦心情,前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巨大变化,展现了科举制度对古代读书人的巨大影响,后两句(虚构部分)则通过引用李白、杜甫的文学成就和夔龙在朝廷中的辅佐地位,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和朝政的敬畏与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孟郊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终于中进士,这首诗正是他在科举成功后所写,表达了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在唐代,科举考试是读书人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因此中进士对于孟郊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孟郊个人的喜悦心情,也反映了唐代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巨大影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