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寄情
宋·晏几道
绿橘梢头几点红,闲花野草也争春。
风前始觉暗香动,月下偏宜淡影存。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此情此景谁能解,独倚阑干酒半醺。
作者及朝代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与其父齐名,时称“二晏”,词风婉约,情感细腻,多抒发个人情感,尤擅描写男女间的悲欢离合。
作者简介
晏几道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早年生活优裕,但仕途不顺,晚年家境渐衰,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被誉为“古之伤心人”,其作品在宋代词坛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译文
绿橘枝头点缀着几点红花,闲花野草也在争抢春光,风过之处才察觉有暗香浮动,月光之下更显得淡影婆娑,花儿落了六次,信息渐渐稀疏,明月照耀千里,两地相思绵绵,这样的情景谁能理解呢?我只能独自倚靠在栏杆旁,半醉半醒之间品味这份孤独。
释义
上片描绘了春日里自然界的生机勃勃,绿橘红花、闲花野草,都在争春斗艳,暗香浮动,淡影婆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下片则转入抒情,通过“花落六回疏信息”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信息的稀少,而“月明千里两相思”则表达了相隔千里的两地相思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只能借酒消愁。
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兴,以情收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上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为下片的抒情做了铺垫,下片则通过“花落六回”与“月明千里”两个意象,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阻隔,以及由此产生的相思之情,词中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情感的深刻体悟,展现了晏几道作为婉约派词人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晏几道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时,面对仕途的挫折与生活的艰辛,词人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无奈,对远方的亲人或恋人产生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词中的“花落六回疏信息”可能暗指词人多次尝试与外界沟通却未能如愿,而“月明千里两相思”则直接表达了这种跨越时空的相思之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通过这首词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