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疏深闭珠帘密,不遣花愁半点寒。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绮疏深闭珠帘密,不遣花愁半点寒。

作者简介

刘方平,唐代诗人、画家,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他擅长绝句,多写闺情、乡思,内容较狭窄,但词旨洗炼,且多含蕴,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仅知其为今河南洛阳人,曾任太乐丞一职,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等人有交往,他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纱窗之外夕阳渐渐西沉,黄昏的余晖笼罩着金碧辉煌的宫殿,然而在这华丽的居所中,却无人看见那女子脸上的泪痕,她紧紧关闭着雕花的窗户,重重地垂下珍珠般的帘幕,生怕让外面的一丝寒意侵入,更怕那春日的愁绪沾染到娇嫩的花朵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宫女子在黄昏时分的孤独与哀怨,首句“纱窗日落渐黄昏”点明了时间与环境,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次句“金屋无人见泪痕”则直接揭示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她身处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却无人关心她的悲伤,只能独自默默流泪,后两句“绮疏深闭珠帘密,不遣花愁半点寒”进一步强化了女子的孤独与自我保护的心态,她通过紧闭门窗来隔绝外界的干扰,尤其是那可能引发她更多愁绪的春寒。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深宫女子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们在繁华背后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纱窗”、“金屋”、“绮疏”、“珠帘”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富丽堂皇又孤寂冷清的环境,与女子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花愁”这一象征,将女子的愁绪与自然界的春天相联系,既增添了诗意的美感,又深化了主题,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结合唐代宫廷生活的实际情况,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对当时宫廷女子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映,唐代宫廷生活虽然奢华,但其中的女子往往因政治、家族等原因被禁锢在深宫之中,失去了自由与爱情,生活单调而乏味,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些女子命运的同情与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不公与忽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