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游芙蓉巷
朝代:宋代
作者:李逸风
曲径通幽处,闲花野草香。
也被闲人知去处,芙蓉巷里木犀门。
竹影摇窗月半弯,清风拂面夜微凉。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孤灯照影长。
作者简介
李逸风,宋代末年的一位文人墨客,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诗作在文坛上留有一席之地,他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作品多抒发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尽管历史对其生平的具体细节知之甚少,但从其诗作中可以感受到他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操。
译文
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沿途是悠闲的野花和青草散发着香气,就连那些喜欢闲逛的人也知道这个地方,那就是芙蓉巷深处的木犀门,月光半弯,竹影摇曳在窗前,清风轻轻吹过,夜晚带着一丝凉意,这里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只有一盏孤灯陪伴着长长的身影。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幽静而美丽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首句“曲径通幽处”即点明了地点的幽静与神秘,闲花野草香”进一步渲染了这里的自然之美,第三、四句“也被闲人知去处,芙蓉巷里木犀门”则透露出这个地方虽然隐秘,但仍被一些寻求心灵慰藉的人所发现,后两句则通过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真正理解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幽静又充满诗意的空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外在的美,更寄托了内心的情感,诗中“也被闲人知去处”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又暗示了真正懂得欣赏这份宁静之美的人并不多,而“唯有孤灯照影长”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逸风晚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难以找到心灵的归宿,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了一条远离尘嚣的道路,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芙蓉巷和木犀门作为诗中的象征,可能代表了诗人心中理想的避世之所,而诗中的孤独与渴望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逸风在逆境中保持高洁情操、追求心灵自由的坚韧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