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书院勉学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天教书院名日起,速化先从主人始。
春风化雨润桃李,砚田耕耘待秋实。
学海无涯勤为舸,书山有路志作梯。
愿得英才满天下,不负韶华不负期。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创作,郑板桥虽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但并无确切记载其写过此诗,以下解析基于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一生历经坎坷,却以才华横溢、性格豁达著称,郑板桥的诗书画皆精,尤其擅长画竹,其诗文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译文
上天让这书院名声日盛,要想迅速教化人心,还需从书院的主人开始,春风化雨滋润着桃李,砚田辛勤耕耘期待着秋天的硕果,学海无边无际,勤奋是航行的船只;书山高耸入云,志向是攀登的阶梯,愿能培养出满天下的英才,不辜负这美好的时光和期望。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书院的兴起和主人的责任,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作用,首句“天教书院名日起”寓意书院名声的崛起是上天赋予的使命;次句“速化先从主人始”则指出教育的快速进步需要从书院的主人(即教师或管理者)开始,后两句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学习需要勤奋和志向的支撑,以及教育者的美好愿景。
赏析
本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教育的力量和教师的责任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春风化雨润桃李”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教育的滋润和培育作用;而“砚田耕耘待秋实”则通过农耕的比喻,表达了教育者辛勤耕耘、期待收获的心情,整首诗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创作背景
(虚构)在清代中期,随着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郑板桥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深感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他目睹了书院教育的兴起和教师的辛勤付出,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敬意,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书院勉学》,以表达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师的赞美之情,他也希望通过这首诗激励更多的教育者投身于教育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