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客里更无诗遣闷,不愁两鬓不成华。
作者及朝代: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作者简介: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清晨在幽深的小巷里传来叫卖杏花的声音,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都是夹着意气的倾斜的笔画,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茗这明前新茶,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想回乡归隐又怕它耽误自己的报国大计,不惹那闲愁来折磨自己,客居的愁思就用诗歌来表达,可是客居他乡怎么能够没有诗情来排遣烦闷呢?就不要愁那两鬓斑白的头发又增添了几根。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罢官闲居小楼,听春雨淅沥、深夜不寐的情景,以及次日清晨在小楼赏杏花、品茶的悠闲生活,诗中虽流露出一种恬淡的落寞情怀,但深藏的却是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报国理想的执着追求。
赏析:
“客里更无诗遣闷,不愁两鬓不成华。”这两句是全诗的结穴,点明本诗主旨——写在客地,闲极无聊,愁闷难遣,并不在于感叹流光易逝,发人深省,诗就春雨写感触,不仅切题“春雨”,而且饱含忧国之情,陆游在这里,将自己的闲适心境和报国热情对立地统一起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不甘消极苟安的思想情绪。
创作背景:
陆游的这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当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踌躇满志,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失望却与日俱增,陆游到临安,是奉诏入朝,被任命为严州知州的,光宗绍熙年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幕府解散后,陆游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途中写下这首诗留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