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有感
唐·刘禹锡
崎岖石径踏寒烟,剩欲开怀纳岩岳。
可堪病眼着风沙,独倚危栏望远山。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自然之篇,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刘禹锡在政治上亦有所建树,曾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遭贬谪多年,但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其作品中多有体现。
译文
在崎岖不平的石径上踏着寒冷的烟雾前行,心中充满了想要尽情欣赏这壮丽山川的欲望,但无奈的是,我这病弱的眼睛难以承受风沙的侵袭,只能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远远地眺望着那些遥不可及的山峦。
释义
“崎岖石径踏寒烟”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艰难山路上的情景,寒烟缭绕,增添了旅途的艰辛与孤寂。“剩欲开怀纳岩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渴望将壮丽的山川纳入胸怀。“可堪病眼着风沙”则转而写出诗人身体状况的不佳,病眼难以承受旅途的劳顿与风沙的侵袭。“独倚危栏望远山”则以一种孤独而无奈的姿态,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山峦的深切向往与无法触及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行走在山路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因身体状况不佳而带来的无奈与遗憾,诗中“剩欲开怀纳岩岳”与“可堪病眼着风沙”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又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被贬谪期间,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山路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因身体状况不佳而带来的无奈与遗憾,这种情感与诗人当时的处境紧密相连,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