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树无红果草无蕊,縰有猿鸟将何餐?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好学不倦,颇有文名,曾任吴兴主簿、奉朝请等职,他的作品以小品文最为人称道,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峻拔,时人仿效,号为“吴均体”。
作者简介
吴均一生著述颇丰,除著名的《齐春秋》外,还有《庙记》、《十二州记》、《续文释》、《吴均集》等二十余种,惜多亡佚,他的诗文清新秀逸,多描写山水景物,为六朝骈文名家,时人仿效,号为“吴均体”。《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明人辑有《吴朝请集》。
译文
在山边可以看到炊烟袅袅升起,竹林中可以窥见夕阳缓缓落下,鸟儿向着屋檐上飞翔,白云从窗户里轻轻飘出,树木上没有红色的果实,草地上也没有花蕊绽放,即使有猿猴和鸟儿,它们又能吃什么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宁静与淡泊的向往,前两句“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描绘了山间的宁静与美丽,后两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则进一步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树无红果草无蕊,縰有猿鸟将何餐?”则以一种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山中生态平衡的微妙思考,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居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间的烟雾、落日、飞鸟、白云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还通过“树无红果草无蕊,縰有猿鸟将何餐?”这一反问,表达了对自然生态平衡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吴均隐居山林期间,吴均一生仕途不顺,多次辞官归隐,晚年更是深居简出,以诗文自娱,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山中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态平衡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的生态意识和人文关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树无红果草无蕊,縰有猿鸟将何餐?”这句诗在流传过程中可能被单独引用或与其他诗句组合,但在此处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山中杂诗”中,以便进行整体的解析和赏析,这句诗可能并非直接出自吴均的某一首具体作品,而是根据吴均的文风和创作主题进行的一种合理想象和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