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长篙黄篾篷,两淮烟月五湖风。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渔舟

唐·韦庄

碧玉长篙黄篾篷,两淮烟月五湖风。

渔人忽入桃源路,溪树烟花处处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动乱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王建,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尤为人称道,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碧绿的竹篙搭配着黄色的竹篷,小船穿梭在两淮的烟波与五湖的清风之中,渔人偶然间驶入了一个如同桃源般的秘境,只见溪流两岸,树木葱郁,烟花烂漫,处处都显得那么相似,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释义

碧玉长篙黄篾篷:形容渔舟的装备,碧绿的竹篙和黄色的竹篷,色彩鲜明,富有田园诗意。

两淮烟月五湖风:两淮指淮河两岸,五湖泛指江南的湖泊,这里描绘了渔舟航行的广阔水域和自然环境,烟月与风,增添了画面的朦胧美和动态感。

渔人忽入桃源路:借用《桃花源记》的典故,形容渔人意外发现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

溪树烟花处处同:形容这个秘境中景色一致,美丽如画,如同世外桃源。

赏析

这首诗以渔舟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首句“碧玉长篙黄篾篷”以色彩鲜明的意象,勾勒出了渔舟的质朴与雅致;次句“两淮烟月五湖风”则拓宽了画面,将读者的视野引向广阔的江南水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后两句借用“桃源”典故,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和平宁静的生活充满了向往,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江南水乡时,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渔舟在江南水乡自由航行的场景,诗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借用“桃源”典故,也反映了诗人对乱世中寻求安宁之地的渴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