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不知竹外长江近,忽有高桅出寸竿。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向东遥望海天一色傍晚时分一片茫茫,山势川形开阔绵延显得特别悠长。
万家灯火闪烁在城郭四周,水中倒映的星河闪烁犹如横卧天际。
晴天时风吹古树像阵阵雨声,夏夜月光映照平沙好似秋霜。
还不知道竹林外的长江水已近在眼前,却惊见高大的桅杆已经露出了尖尖的顶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江楼上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远方景象的好奇,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赏析
这首诗以江楼夕望为背景,通过描绘海天、山势、灯火、星河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美的氛围。“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两句尤为精彩,通过巧妙的比喻和联想,将自然景象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而“不知竹外长江近,忽有高桅出寸竿”则通过意外的发现,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层次感,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高超的诗歌艺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江楼夕望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身处江楼之上,远眺四周景色,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在唐代,诗歌创作繁荣,白居易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情感,也展现了他个人的才华和情怀,这首诗正是他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