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唐·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公今贫贱庸非福,我更清愁恶似公。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年轻时尚且不为生计发愁,年老后又有谁会吝惜买酒的钱呢?
你我共同拿着十千钱买一斗酒,相互看着对方,发现都已年近七十,却还相差三年。
闲暇时我们征引典故来行酒令,穷究经史中的学问;酒醉后我们聆听对方清雅的歌声,胜过那丝竹管弦之音。
你现在虽然贫贱,但这未必不是一种福气;而我内心的清愁,却比你还要严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与友人(梦得,即刘禹锡)在贫困中相互慰藉、共饮闲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共把十千沽一斗”描绘了两人虽贫犹乐的生活状态,“闲征雅令穷经史”则展现了他们高雅的情趣和深厚的学识。
赏析
这首诗以闲饮为背景,却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联以“少时”与“老后”对比,突出了人生境遇的变化;颔联通过“十千沽一斗”和“相看七十欠三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面对贫困的乐观态度,颈联以“闲征雅令”和“醉听清吟”为内容,表现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超脱的精神境界,尾联则以“公今贫贱庸非福”和“我更清愁恶似公”作结,既是对友人现状的安慰,也是对自己内心愁绪的抒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与友人刘禹锡共同闲饮时所作,当时两人都已年迈且仕途不顺,生活贫困,他们并没有因此消沉沮丧,而是相互慰藉、共饮闲谈,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居易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乐观精神和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