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里短檠头似雪,客间长铁食无鱼。的释义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贫居

宋·刘克庄

雨里短檠头似雪,客间长铗食无鱼。

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鲈鱼。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晚年致力于文学创作,诗、词、文皆有深厚造诣,是南宋后期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个人的情感世界。

译文

在雨中,我手持着短小的灯檠(灯架),头发已如雪般斑白;身处异乡为客,腰间长剑(长铗,比喻才士的豪情壮志)虽在,却常常食不果腹,连鱼也吃不上,我一生最熟悉的就是江湖漂泊的滋味,每当听到秋风萧瑟,就不禁怀念起家乡那美味的鲈鱼来。

释义

雨里短檠头似雪:形容诗人生活困苦,年迈且在雨中劳作或读书,头发已白。

客间长铁食无鱼:表达诗人身处异乡,虽有豪情壮志(以长铗象征),但生活贫困,连基本的饮食需求都难以满足。

平生最识江湖味:诗人一生漂泊江湖,对这种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

听得秋声忆鲈鱼:借秋声和鲈鱼,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晚年贫困的生活状态和对家乡的深切怀念,首句“雨里短檠头似雪”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形象的结合,生动地刻画出诗人的艰辛与苍老;次句“客间长铁食无鱼”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贫困,后两句则通过“江湖味”与“秋声忆鲈鱼”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贫困,常年在外漂泊,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雨里短檠头似雪”和“客间长铁食无鱼”的描绘,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困境,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而“听得秋声忆鲈鱼”则是对家乡美好记忆的向往,是诗人在困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一种方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