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别馆寒宵梦觉时,纱窗月影拂窗枝。
告诉落花春不管,裴回晓月恨难平。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方平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前后在世,曾隐居颍水、嵩山等地,与皇甫冉为诗友,工诗善画,尤擅绝句,其作品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译文
在别馆中寒冷的夜晚醒来,月光透过纱窗映照在窗前,落花虽美,春天却不顾它的凋零;晓月徘徊,我心中的怨恨却难以平息。
释义
此句描绘了诗人在孤寂的夜晚醒来,面对落花与晓月的情景,表达了内心深深的哀愁与难以平复的怨恨,落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而晓月的徘徊则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徘徊不定与无尽的愁绪。
赏析
这两句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落花与晓月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怨与无奈,落花春不管,既是对春天无情流逝的感叹,也是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裴回晓月恨难平,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愁,晓月的徘徊如同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甘,而“恨难平”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怨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方平仕途不顺或情感受挫之时,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心境,刘方平也不例外,他或许在别馆中度过了一个孤寂的夜晚,面对落花与晓月,心中涌起了无尽的哀愁与怨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唐代文人士大夫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