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苔花兼藓叶,也无半点俗尘生。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另有一版本含“只是苔花兼藓叶,也无半点俗尘生”句:

(变体)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只是苔花兼藓叶,也无半点俗尘生。

(注:“只是苔花兼藓叶,也无半点俗尘生”并非袁枚《咏苔》原诗中的句子,可能是后人对原诗的改编或联想,以下分析基于更广为流传的《咏苔》原诗,同时适当融入对“只是苔花兼藓叶,也无半点俗尘生”这一意境的理解。)

作者简介

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袁枚是性灵派诗歌的倡导者,主张诗歌应抒发真情,反对模拟古人,强调个性表达,他的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基于《咏苔》原诗)

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青春照样萌动,苔藓那如米粒般微小的花,也敢像牡丹一样傲然绽放。

(对于“只是苔花兼藓叶,也无半点俗尘生”的理解)

即便是苔藓之花与藓叶相伴,也丝毫不见半点世俗尘埃的沾染。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苔藓在阴暗潮湿、阳光难以触及的环境中依然顽强生长、开花的现象,赞美了生命的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苔花虽小,却敢于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体现了不畏艰难、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生活态度,而“只是苔花兼藓叶,也无半点俗尘生”则进一步强调了苔藓的纯洁无瑕,远离尘嚣。

赏析

袁枚的《咏苔》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诗中苔藓的形象,不仅是自然界生命力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追求高洁、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苔花虽小,却敢于绽放,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中也蕴含了对平凡生命的尊重与赞美,提醒人们不要忽视身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充满生命力的存在。

创作背景

袁枚创作《咏苔》的具体年份已难以考证,但从其诗歌风格和主题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他晚年归隐随园后所作,随园是袁枚精心营造的私家园林,也是他晚年文学创作和享受生活的主要场所,袁枚得以远离官场的纷扰,亲近自然,观察入微,从而创作出了一系列反映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佳作。《咏苔》便是其中之一,它通过对苔藓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