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无人迹草长青,异彩奇香不识名。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杂记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山无人迹草长青,异彩奇香不识名。

风暖鸟声碎日暮,云闲花影乱烟轻。

幽深小径通何处,寂静禅林闻暮钟。

野老相逢不语胜,一壶浊酒对山倾。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李中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富有生活气息,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山中没有人迹,草木长得格外青翠,这里开着各种色彩斑斓、香气扑鼻的花朵,我却叫不上它们的名字,风和日暖,鸟鸣声细碎而悠扬,太阳渐渐西沉,云彩悠闲地飘浮着,花影在轻烟中摇曳生姿,一条幽深的小径通向何方?寂静的禅林里传来了傍晚的钟声,遇到山野中的老人,我们无需多言,只需一壶浊酒,对着青山畅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幽静的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首联“山无人迹草长青,异彩奇香不识名”点明了山中的清幽与神秘,草木茂盛,花香四溢,但诗人却叫不上这些花草的名字,增添了山中的神秘感,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和氛围,鸟声、日暮、云闲、花影、小径、禅林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尾联则通过与山野老人的相遇,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幽静的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诗人通过描绘草木、花香、鸟声、日暮、云闲、花影等元素,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诗人还通过“山无人迹”、“异彩奇香不识名”等词句,表达了山中的清幽与神秘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流畅,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隐居山林期间,当时,他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于是选择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在隐居期间,他深入观察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这首描绘山中幽静景色和田园生活宁静与闲适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隐居生活中所获得的心灵宁静与满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