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贾岛
寄老山林度懒残,新秋又是一年年。
岩前昼静人稀到,屋后松高日正圆。
三径就荒秋自好,一池荷叶晚来鲜。
幽居不用名相绊,野水闲云得尽欢。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武宗会昌初,由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微职小,但他的诗作在晚唐却很有影响,特别是他所追求的瘦硬诗风,在唐末五代影响极大。
译文
将晚年寄托在山林之中,过着懒散而悠闲的生活,转眼间又是一个新秋,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岩石前白日里静悄悄的,很少有人到这里来,屋后的松树高耸入云,太阳正好照在树顶,形成圆满的光影,小路两旁杂草丛生,但秋天自有它的美好,池塘中的荷叶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鲜嫩,在这幽静的山居中,不必为名利所牵绊,可以尽情享受野水闲云的自在与欢乐。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通过“寄老山林”、“新秋又是一年年”等句,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态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与惬意。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诗中“寄老山林度懒残”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隐居生活,表现出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新秋又是一年年”则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更多的是一种从容与淡然。
在描写隐居环境时,诗人运用了“岩前昼静人稀到,屋后松高日正圆”等句,生动地描绘出山林中的幽静与美丽,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还通过“三径就荒秋自好,一池荷叶晚来鲜”等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独到见解。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穷愁潦倒,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隐居山林,过上了闲适自在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隐逸生活、向往自然美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