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园中花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
小立春风夕照间。
却背花灯独自归,
说与旁人浑不解。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曾师从于理学家张栻、诗人范成大、丞相周必大等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追赠太子少保。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自然,善于从日常发现生活的情趣,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诚斋体”。
译文
只知道追逐美景而忘记了寒冷,
在春风和夕阳的余晖中短暂停留。
却背着花灯独自回家,
和旁人说起这些,他们却完全不理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沉醉于美景之中,忘却了寒冷,独自在春风和夕阳的余晖中驻足欣赏,当他离开这片美景,背着花灯独自回家时,却发现旁人对他的这份心境完全不理解,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这种热爱难以被他人所理解的孤独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追逐美景的情景,首句“只知逐胜忽忘寒”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心境,即沉醉于美景之中,忘记了寒冷,次句“小立春风夕照间”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驻足欣赏美景的画面,春风和夕阳的余晖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后两句则通过“却背花灯独自归”和“说与旁人浑不解”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景的热爱难以被他人所理解的孤独感。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孤独感,这种情感上的对比和冲突,使得这首诗在表达上更加生动和感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在春日里,他独自漫步于园中,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沉醉其中而忘记了寒冷,当他离开这片美景,回到现实世界中时,却发现旁人对他的这份心境完全不理解,这种孤独感和失落感,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情感,这首诗也反映了杨万里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