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茉莉
宋·杨万里
素罗笠顶碧罗檐,晚卸蓝裳著茜衫。
茉莉似雪能香远,柳棉飞处最难堪。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官、东宫侍读、秘书监等职,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充接伴金国贺正旦使接伴使,与金国谈判,端平元年(1234年),追赠光禄大夫,他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秉性刚直,不肯依附权贵,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易懂,富有幽默感;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译文
茉莉花的白色花朵如同素色的罗笠盖在碧绿的枝叶上,傍晚时分,它卸下了蓝色的花托,换上了红色的花萼,仿佛换上了红色的衣衫,茉莉花的颜色洁白如雪,香气能飘散得很远,相比之下,柳絮飘飞的样子就显得逊色多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茉莉花的美丽与芬芳,首句“素罗笠顶碧罗檐”形象地描绘了茉莉花的花朵与枝叶的搭配,次句“晚卸蓝裳著茜衫”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茉莉花在不同时间段的色彩变化,后两句则进一步赞美了茉莉花的洁白与香气,将其与柳絮进行对比,突出了茉莉花的独特魅力。
赏析
这首诗以茉莉花为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茉莉花的美丽与芬芳,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茉莉花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动作,使其形象更加鲜活,诗人还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茉莉花的洁白与香气与柳絮的飘飞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茉莉花的独特之处,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杨万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作为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杨万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自然景物,其中就包括茉莉花,他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感悟,将茉莉花的美丽与芬芳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此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杨万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态度或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