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后黄花顿不中,独馀白菊斗霜浓。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菊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霜后黄花顿不中,独馀白菊斗霜浓。

作者及朝代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作者简介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存诗1900余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著作传世。

译文

在东篱之下,菊花寂寞地开放,露水打湿了它们,但它们依然像从前一样,金黄色的花瓣映照在泥沙之上,经过霜打之后,黄色的菊花顿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只有白色的菊花还在与寒霜抗争,显得格外浓郁。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黄色菊花和白色菊花在霜后的不同表现,赞美了白色菊花坚韧不拔、勇于斗争的精神,东篱下的菊花虽然寂寞,但仍然坚持开放,但黄色的菊花在霜后失去了光彩,只有白色的菊花依然浓郁,与霜抗争。

赏析

这首诗以咏菊为题,通过对比黄色菊花和白色菊花的不同表现,表达了诗人对白色菊花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首句“寂寞东篱湿露华”描绘了菊花在东篱之下寂寞开放的景象,露水打湿了它们的花瓣,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次句“依前金靥照泥沙”则通过金黄色的花瓣映照在泥沙之上的描写,展现了菊花依然保持其美丽和光彩的一面,后两句“霜后黄花顿不中,独馀白菊斗霜浓”则通过对比黄色菊花和白色菊花在霜后的不同表现,突出了白色菊花的坚韧和斗争精神,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白色菊花高尚品质的赞美和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范成大在南宋时期创作的,当时,南宋朝廷面临着金朝和蒙古的威胁,社会动荡不安,范成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危亡之际,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他通过咏菊这一题材,表达了自己对坚韧不拔、勇于斗争精神的赞美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范成大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