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唐·白居易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旧闻行路难,令人心憔悴。
便恐霜毛一半加,镜中衰鬓已堪嗟。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病中睡眠少梦,秋日里闲立多思。
雨后初晴,寂寞冷清,早寒已至。
鸟儿栖息在红叶树上,月光照耀着青苔覆盖的地面。
早就听说行路艰难,会让人心力交瘁。
现在恐怕自己的白发已经增添了一半,镜中衰老的鬓发已经让人叹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的孤寂与忧虑,首联写病中少梦,秋日多思,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通过描写雨后初晴、早寒已至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与寂寞,颈联以鸟栖红叶、月照青苔的细腻笔触,展现了自然景物的静谧与美好,与诗人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行路艰难、岁月催人老的感慨,表达了内心的忧虑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岁月的深刻感悟,诗中“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两句,以静衬动,以景寓情,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好,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虑,尾联的“旧闻行路难,令人心憔悴,便恐霜毛一半加,镜中衰鬓已堪嗟”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感慨与忧虑,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无奈与叹息,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晚年生活相对孤寂,在秋日这个容易引发人们思绪的季节里,诗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自己一生的经历与遭遇,不禁感慨万千,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对人生、岁月的深刻感悟与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