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我亦知吾生有涯,长将病骨抵风沙。
寒灯独对听风雨,瘦马谁怜踏雪泥。
壮志未酬心已老,青山何处是吾家。
浮生若梦须臾过,且把闲情寄落花。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自幼聪颖,家贫而好学,工于诗,才名早著,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赴京求官,未得志而病逝于山西运城,黄景仁的诗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风格苍凉遒劲,为清代杰出诗人之一。
译文
我也知道自己生命有限,却常常拖着病弱的身躯去迎接生活的艰辛与磨难,在寒冷的夜晚,独自面对孤灯,听着外面的风雨声,那瘦弱的马儿又有谁来怜惜它踏过雪地留下的泥泞足迹呢?我的壮志还未实现,心却已经老去,这茫茫青山之中,哪里才是我真正的归宿呢?人生短暂如梦,转瞬即逝,姑且把这份闲情寄托在飘落的花瓣上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命有限而理想未竟的无奈与感慨,以及在困境中依然坚持不屈的精神,首联直接点题,表明自己明知生命有限,但仍愿以病弱之躯面对生活的挑战;颔联通过“寒灯”、“风雨”、“瘦马”、“雪泥”等意象,描绘出诗人孤独、凄凉的处境;颈联则抒发了壮志未酬、年老无成的悲哀;尾联则以“浮生若梦”作结,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以“闲情寄落花”表达了一种超脱与释然。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充分展现了黄景仁作为清代杰出诗人的才华与情怀,全诗以“我亦知吾生有涯”开篇,既是对生命有限的清醒认识,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随后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寒灯”、“风雨”、“瘦马”、“雪泥”等,将诗人孤独、凄凉、坚韧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颈联的“壮志未酬心已老”更是道出了无数有志之士的共同心声,引人深思,尾联则以“浮生若梦”作结,既是对人生短暂的无奈接受,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表现出诗人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景仁在病中所作,反映了他在人生低谷时期的真实心境,黄景仁一生怀才不遇,虽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生活困顿,在长期的贫困与疾病折磨下,他深感人生无常、壮志难酬,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与无奈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黄景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对人生、理想、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