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自笑吾襄矣,此客何从梦见之。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老夫自笑吾襄矣,此客何从梦见之。

(注:“老夫自笑吾襄矣,此客何从梦见之”并非原诗中的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诗作为结尾两句,进行创意性解读。)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被裴度任命为随军,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四月十一日,在普州去世,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运坎坷,但他能把不平之气化为清奇僻苦之辞,创“推敲”二字,成为“苦吟派”的代表人物,其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译文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园子,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月下敲门拜访,走过小桥,眼前呈现出一片原野的景色;推开石块,露出了云根,使云气飘动,我暂且离去,不久还会回来,老夫我自笑已经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样的心境,来访的客人又怎能梦见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老夫自笑吾襄矣,此客何从梦见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心境的自嘲和对来访者难以理解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李凝幽居的幽静和美丽,前六句通过描绘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而最后两句“老夫自笑吾襄矣,此客何从梦见之”,则通过诗人的自嘲和感慨,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过程中,拜访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李凝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诗人也通过自嘲和感慨,表达了对世俗的疏离感和对自己心境的深刻理解,在唐代,隐逸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向往着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贾岛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