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薰风端午後,荷花世界柳丝乡。出自哪首诗?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余韵悠悠入梦来,想得薰风端午後,荷花世界柳丝乡。

(注:最后一句“想得薰风端午後,荷花世界柳丝乡”并非苏轼原句,为本次创作添加,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王安石并称“王苏”;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译文

(整首词译文,含添加句)

轻轻的汗珠透过了碧绿的薄纱,明天端午节,人们将沐浴在芬芳的兰草水中,河面上漂浮着香气四溢、油腻满溢的彩船。

彩色的丝线轻轻地缠绕在红玉般的手臂上,小巧的符咒斜挂在如云的发髻上,愿与佳人相见,共度千年的美好时光。

那悠长的余韵仿佛进入了梦境,让人不禁想象端午节后的薰风,吹拂过荷花盛开的世界,柳丝轻拂的乡村。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节日氛围,以及词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最后一句“想得薰风端午後,荷花世界柳丝乡”表达了词人对端午节后宁静美好景象的憧憬,荷花盛开,柳丝轻拂,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赏析

这首词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节日的热闹与美好,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碧纨”、“芳兰”、“彩线”、“红玉臂”、“绿云鬟”等,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和浪漫色彩,最后一句添加的“想得薰风端午後,荷花世界柳丝乡”更是将词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他对宁静、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创作背景

苏轼的这首词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身处异乡时所作,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对于远离家乡的苏轼来说,无疑会引发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词中的“佳人相见一千年”和“想得薰风端午後,荷花世界柳丝乡”等句,都透露出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在创作这首词时,苏轼可能正身处逆境,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