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亦嫌秋热在,打荷飘竹为人来。的解释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雨亦嫌秋热在,打荷飘竹为人来。

清风未解炎凉意,独坐闲庭待月开。

作者及朝代

此诗名为《秋夜待月》,作者为明代文人李时中。

作者简介

李时中,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生于江南水乡,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文创作,尤其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李时中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秋雨也嫌弃秋天的炎热未退,敲打荷叶、吹动竹叶仿佛是为了迎接人们的到来,清风并未带来凉爽之意,我独自坐在庭院中等待月亮升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中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秋雨绵绵,但似乎连秋雨也嫌弃秋天的炎热还未完全退去,雨点击打在荷叶上,风吹动竹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在欢迎人们的到来,清风并未带来预期的凉爽,诗人只能独自坐在庭院中,静静地等待月亮的升起,希望月光能带来一丝凉意和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雨、荷叶、竹叶、清风和月亮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秋雨和清风赋予了情感,使它们仿佛也有了嫌热和未解人意的心情,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诗人通过独坐闲庭等待月亮升起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期待,月亮作为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往往代表着宁静、美好和希望,诗人通过等待月亮的升起,寄托了自己对凉爽和宁静的向往,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们往往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李时中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深受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在一个炎热的秋夜,他独自坐在庭院中,感受着秋雨的绵绵和清风的无力,心中充满了孤独和无奈,他挥笔写下了这首《秋夜待月》,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表达自己的心境,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们普遍存在的孤独和无奈情绪,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