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见年时解船处,客愁依旧挂菰蒲。的释义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过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偶见年时解船处,客愁依旧挂菰蒲。

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年-789年),唐代诗人,字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省金坛县)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译文

沅水、湘水滚滚向前无穷无尽,屈原的悲愤何等深沉!

傍晚秋风萧瑟吹得林木摇落,望着枫林萧索愁肠似醉如醺。

偶然间看见当年屈原解开船缆的地方,客居他乡的愁思依旧挂在菰蒲之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沅湘之水的无穷无尽和屈原的深重怨愤,以及秋风萧瑟、枫林萧索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和怀念,最后一句“偶见年时解船处,客愁依旧挂菰蒲”更是将个人的客愁与屈原的遭遇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手法,从沅湘之水的无穷无尽写到屈原的怨愤深沉,再到秋风萧瑟、枫林萧索的景象,最后以个人的客愁作结,使得全诗情感逐渐加深,意境逐渐深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时,也融入了深厚的情感色彩,使得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表达上,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绘和富有感染力的抒情,使得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特别是最后一句“偶见年时解船处,客愁依旧挂菰蒲”,更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使得全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戴叔伦在游览三闾庙时所作,三闾庙是纪念屈原的地方,戴叔伦在游览此地时,深感屈原的悲愤和遭遇,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怀念,诗人也借屈原的遭遇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苦和无奈,使得全诗在情感上更加真挚动人。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偶见年时解船处,客愁依旧挂菰蒲”两句在流传过程中可能被单独引用或与其他诗句组合使用,但它们原本是属于这首诗的一部分,与全诗的主题和情感紧密相连,在理解和赏析这两句诗时,需要将其放在全诗的背景和语境中进行考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