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子孤舟寒折骨,无端诗伯苦相撩。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唐·杜荀鹤

客子孤舟寒折骨,无端诗伯苦相撩。

一声横笛吹云散,多少长安游子归。

作者及朝代

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入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晚年才得中进士,但仕途并不顺畅,曾任翰林学士,不久因病辞官回乡,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有《唐风集》传世。

作者简介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自谓“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故诗作中多写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对晚唐的腐败现象多有批判,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晚期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

译文

客居他乡的我独自乘着孤舟,寒冷得仿佛要冻折骨头,这时却无端地被一位诗友苦苦相邀(或撩拨),一声悠扬的横笛声吹散了云雾,让多少在长安漂泊的游子心生归意。

释义

首句“客子孤舟寒折骨”描绘了诗人客居他乡、孤独漂泊的凄凉景象,以及寒冷至极的感受;次句“无端诗伯苦相撩”则通过“无端”和“苦相撩”表达了诗人对诗友突然邀请的意外和无奈;后两句“一声横笛吹云散,多少长安游子归”则以笛声为引子,引发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游子归乡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孤舟、寒骨、笛声等意象为线索,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寒冷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句以“寒折骨”的夸张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次句则以“无端”和“苦相撩”的转折,使诗歌的情感更加复杂多变;后两句则以笛声为媒介,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游子归乡的共鸣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悠远,是一首优秀的思乡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漂泊异乡、仕途不顺的时期,诗人身处异乡,孤独无依,内心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听到了一声悠扬的笛声,这笛声仿佛穿透了云雾,触动了他的心灵深处,引发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游子归乡的渴望,他写下了这首《江上闻笛》,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