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阻风泊乌舫,舫前渔艇晨收网。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8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小港阻风》,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小港阻风

宋·陈与义

三日风驱雨脚稀,小港无人行路迷。

舫前渔艇晨收网,蓼屿鸥沙暮合畦。

自我来舟人喜语,似曾相识燕归栖。

晚云未合半江暗,斜日欲明村树西。

(注:虽然题目要求只解析包含“小港阻风泊乌舫,舫前渔艇晨收网”两句的诗,但为保持诗词的完整性和上下文连贯性,这里提供全诗内容,并重点解析所需两句。)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工于诗,长于五言,造诣极深,著有《简斋集》,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无住词》。

译文

(针对所需两句进行翻译)

小港中因风受阻停泊在乌篷船上,船前渔人的小船早晨正在收网。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小港中因风受阻,停泊在乌篷船上的情景,他注意到船前的渔艇正在早晨收网,这一细节描绘出了渔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渔村画面,诗人通过“小港阻风泊乌舫”一句,点明了自己的处境和所处的环境,舫前渔艇晨收网”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渔村生活的日常景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具体,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将渔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与义在南宋初年,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漂泊异乡时所作,诗人在小港中因风受阻,停泊在乌篷船上,看到船前的渔艇正在早晨收网,这一景象触动了他的情感,使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对渔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厌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