喟一撷而万捐兮,夫孰有遭而无营。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远游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迢迢而至曙。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与化去而不伪兮,卒归穷而反真。

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

抱明月而长终兮,倚青天而自横。

横四海兮焉穷?凌万顷兮逍遥。

漾无垠兮天波,澹无声兮海若。

遵赤水而揽茝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日月之不照兮,唯谗人之是畏?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

凌万顷之茫然兮,托孤舟而余怀。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雷师告余以未具兮,辞予去而指冥。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吾与君兮斋速,导帝之兮九坑。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其中节选

凌万顷之茫然兮,托孤舟而余怀。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喟一撷而万捐兮,夫孰有遭而无营。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身贵族,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的三闾大夫,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译文

我叹息着,只轻轻一摘便舍弃了万贯家财啊,这世间又有谁遭遇困境而不去谋求生计呢?

释义

“喟一撷而万捐兮”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无奈与叹息,他感叹自己为了理想或信仰,不得不舍弃世俗的财富与名利。“夫孰有遭而无营”则是对世人的反问,指出在遭遇困境时,又有谁能够不去谋求生计、不去努力经营自己的生活呢?

赏析

这两句诗深刻地反映了屈原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内心矛盾与挣扎,他既坚守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困境与无奈,通过“喟一撷而万捐兮”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为了理想而舍弃世俗财富的决心与勇气;而“夫孰有遭而无营”的反问,则揭示了世俗社会中人们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的普遍现象,这种对比与反差,更加凸显了屈原的高尚品质与坚定信念。

创作背景

《远游》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一首长诗,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厌倦与对理想的追求,在战国时期,楚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屈原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自己无法改变现状,于是选择了远离尘嚣、追求真理的道路,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自己远游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对现实世界的批判,这两句诗也反映了屈原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内心矛盾与挣扎,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与坚定的信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