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荔枝
宋·蔡襄
飞来岭外荔枝梢,绛衣朱裳红锦包。
碧纱帐里透芳信,红纱帐外醉魂消。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嚼。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
作者及朝代
作者:蔡襄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蔡襄,字君谟,北宋时期的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他生于福建仙游,自幼聪颖好学,官至端明殿学士,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浑厚端庄,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在诗词、散文、茶学等领域均有建树。
译文
荔枝生长在飞来岭外,果实如同穿着绛红色衣裳和红锦包裹的佳人,在碧绿的纱帐中透出诱人的芳香,红纱帐外的人们品尝后陶醉不已,荔枝的汁液如同琼浆玉液,胜过任何美酒,其果肉如同凤髓龙肝,美味可嚼,如果杨贵妃能品尝到这种美味,那么荔枝又怎会只被送到长安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荔枝的诱人形象和美味口感,首句“飞来岭外荔枝梢”点明了荔枝的生长地,次句“绛衣朱裳红锦包”则形象地描绘了荔枝的外观,色彩鲜艳,如同穿着华丽衣裳的佳人,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碧纱帐”和“红纱帐”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荔枝的芳香和美味,最后两句则通过杨贵妃的典故,表达了荔枝的珍贵和美味。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荔枝的诱人形象和美味口感,诗人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形象的比喻,将荔枝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垂涎欲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使诗歌更具文化内涵和趣味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蔡襄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北宋时期,荔枝作为一种珍贵的水果,备受人们喜爱,诗人通过描绘荔枝的诱人形象和美味口感,表达了对荔枝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将荔枝与杨贵妃联系起来,进一步突出了荔枝的珍贵和美味,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荔枝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