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孤松
宋·范成大
岁晚东园草木黄,
独怜孤松色苍苍。
丹心一寸凌霜雪,
秪有隆兴圣主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不顺,后得孝宗赏识,历任多处官职,晚年退居石湖,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
译文
岁末时节,东园里的草木都已枯黄,
唯独那棵孤松,依旧苍翠挺拔。
它的一颗红心,不畏严寒霜雪,
这份坚韧,只有隆兴年间的圣明君主才能知晓。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岁末东园草木枯黄与孤松苍翠的景象,赞美了孤松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精神。“丹心一寸凌霜雪”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孤松内心的坚定与勇敢,而“秪有隆兴圣主知”则暗示了这种精神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理解和赏识。
赏析
范成大的这首诗以孤松为喻,表达了对坚韧不拔、忠诚不渝精神的赞美,诗中“岁晚东园草木黄”与“独怜孤松色苍苍”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孤松的独特与坚韧,而“丹心一寸凌霜雪”一句,更是将孤松的精神品质具象化,使其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最后一句“秪有隆兴圣主知”,则借古讽今,暗示了当时社会对于真正忠诚与坚韧精神的忽视,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赏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范成大仕途中的某个低谷时期,面对朝廷的腐败与社会的动荡,范成大可能感到自己的忠诚与努力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他借孤松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坚韧不拔、忠诚不渝精神的坚守与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圣明君主的期望与向往,通过这首诗,范成大不仅展现了自己的高尚情操,也向世人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