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缘客子行来早,岂是秋天不肯明。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早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却不声。

自缘客子行来早,

岂是秋天不肯明。

荷叶似云香不断,

小船摇曳入西陵。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仅出自该诗的一部分,但为保持完整性,这里呈现了全诗,关键词“自缘客子行来早,岂是秋天不肯明”位于诗的中段。)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见长,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杨万里的诗作数量颇丰,且多反映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落日看似无情却最有情,催促着万树上的暮蝉鸣叫不停,听起来近在咫尺却无从寻觅,寻到近旁它却没有了声响,只因我作为客人来得太早,哪里是秋天不肯显露它的明亮,荷叶像云彩一样连绵不绝,香气不断,小船轻轻摇曳着驶向西陵。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早秋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特别是“自缘客子行来早,岂是秋天不肯明”两句,寓意着诗人因早行而得以提前领略到秋天的美景,并非秋天故意隐藏其明丽,而是自己来得恰逢其时。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秋时节的景象,通过落日、暮蝉、荷叶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自缘客子行来早,岂是秋天不肯明”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还寓含了深刻的哲理:美好的事物总是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以正确的时间和心态去发现它,诗人运用对比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早年游历或任职期间,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诗人,杨万里在游历或任职过程中,经常能够捕捉到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这首《早秋行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反映了诗人对早秋时节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热爱,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