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浮屠峰
宋·释绍嵩
尖峰已自刺大虚,峰头更立玉浮屠。
云气半开龙出没,松声忽断鹤飞孤。
仙家楼阁无行迹,野客衣冠自画图。
欲问此中真胜境,夕阳回首已迷途。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与寺庙风光,其作品多收录于《全宋诗》中,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常借自然之景抒发人生哲理与宗教情怀。
译文
尖耸的山峰已经刺破了天空的虚无,而峰顶之上,更矗立着一座如玉般洁白的佛塔(浮屠),云雾缭绕间,仿佛有龙在穿梭出没,松涛声中,忽然一只孤鹤振翅高飞,仙家的楼阁似乎并无凡人行走的痕迹,而山野间的隐士则自得其乐,以衣冠自绘生活图景,想要探寻这山中的真正胜景,但当夕阳西下,回头望去,却已迷失了来时的道路。
释义
此诗通过对浮屠峰及其周围自然景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寓含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尖峰刺大虚”与“峰头立玉浮屠”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与神秘感;“云气半开龙出没”与“松声忽断鹤飞孤”则通过动态描写,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力,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赏析
释绍嵩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浮屠峰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不仅描绘了山峰的雄伟与佛塔的庄严,还通过云雾、龙鹤等元素的运用,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诗末的“夕阳回首已迷途”一句,又巧妙地寓含了人生哲理,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结合释绍嵩的身份与作品风格,可以推测此诗可能作于诗人游历或隐居山林期间,面对浮屠峰的壮丽景色,诗人心生感慨,遂以诗记之,通过此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也寄托了自己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追求,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通过游历山水、寄情自然来寻求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解脱,释绍嵩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