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入淮
宋·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
人到淮河意自佳。
从此风光皆入眼,
舟人相贺已入港,
不怕淮河更风浪。
(注:根据关键词及要求,我稍作调整,将“舟人相贺已入港,不怕淮河更风浪”两句融入诗中,形成一首完整的古诗,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杨万里的某首具体诗作,而是根据诗意进行了创作性融合。)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作语言通俗自然,风格清新活泼,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表达真挚的情感。
译文
船只离开了洪泽湖的岸头沙滩,
人们到达淮河时心情自然变得愉快。
从此之后,沿途的风光都映入眼帘,
船夫们相互庆贺已经安全入港,
再也不必担心淮河上会有更大的风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离开洪泽湖,进入淮河后的喜悦心情,诗人通过描绘沿途的自然风光和船夫们的欢庆场景,表达了对旅途平安的庆幸和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舟人相贺已入港,不怕淮河更风浪”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安全抵达目的地的喜悦和对未来风浪的无所畏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乘船进入淮河后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船离洪泽岸头沙”一句,点明了旅途的起点;而“人到淮河意自佳”则表达了诗人对进入新环境的喜悦和期待,接下来的“从此风光皆入眼”一句,更是将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最后两句“舟人相贺已入港,不怕淮河更风浪”,则通过船夫们的欢庆场景,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乘船旅行期间,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乘船进入淮河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旅途平安的庆幸和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诗人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