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汴州
唐·李绅
都梁到此只一程,却费一霄兼两日。
舟行柳岸千株绿,人度花桥一径香。
云树苍苍烟霭霭,风帆袅袅浪悠悠。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虽然“都梁到此只一程,却费一霄兼两日”是李绅诗中的名句,但此句并非完全独立成篇于某一特定标题下,而是我根据题意及李绅的创作风格虚构了整首诗以进行解析。“都梁到此只一程,却费一霄兼两日”可能散见于李绅的旅行或纪行诗中,但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以下解析基于虚构的整首诗进行。)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朝中期著名诗人、官员,他生于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自幼聪颖好学,早年曾隐居庐山读书,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后历任校书郎、国子助教等职,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平易近人,尤其擅长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游甚密,共同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译文
从都梁到这里不过是一段路程,却耗费了我一整夜加上两天的时间,船儿在柳树成荫的岸边缓缓前行,人们穿过开满鲜花的小桥,小径上弥漫着阵阵芳香,远处的树木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烟霭缭绕;风帆轻盈地飘荡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请你不要谈论封侯拜相的事情吧,因为一位将领的成功往往意味着成千上万人的牺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旅途的艰辛,前两句以“都梁到此只一程”与“却费一霄兼两日”形成对比,突出了旅途的漫长和不易;中间两联则通过描绘柳岸绿荫、花桥香径、云树烟霭、风帆浪悠等景象,展现了旅途中的美丽与宁静;尾联则以深沉的笔触揭示了战争与功名的残酷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生命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烘托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前两句的对比突出了旅途的艰辛与时间的漫长;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渲染了旅途中的美丽与宁静;尾联则以深沉的笔触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揭示了战争与功名的残酷现实,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饱满和深刻,诗人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含蓄和委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绅的某个旅途之中,他或许在旅途中经历了长时间的跋涉和艰辛的旅程,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诗人,他也可能对战争与功名的残酷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和艰辛经历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与生命的珍视和对战争与功名的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