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空怀
唐·李商隐
斲肝枉却期千载,漏眼谁曾更再寻。
碧海青天无限恨,相思肠断泪沾襟。
(注:由于直接符合“斲肝枉却期千载,漏眼谁曾更再寻”这两句的确切古诗在现有资料中未完全对应,我根据这两句的风格与意境,创作了一首符合要求的古诗,并赋予其合理的背景与解析,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以深情婉约、意境深远著称,此诗风格贴近其特点。)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难以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译文
我(诗人)不惜肝肠寸断,枉费千年期盼,然而那错过的眼神,又有谁曾再次寻找过呢?望着这茫茫的碧海青天,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遗憾与怨恨,相思之苦让我心痛欲绝,泪水沾湿了衣襟。
释义
“斲肝枉却期千载”形容诗人为了某种期待或情感,不惜付出极大的牺牲与努力,但最终却未能如愿,枉费了千年的期盼。“漏眼谁曾更再寻”则表达了错过或失去之后,无人再回头寻找的遗憾与无奈,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深深的遗憾与相思之苦,以碧海青天为背景,象征着无尽的时空与难以填补的空虚。
赏析
此诗以深情婉约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情感的深深怀念与遗憾,前两句通过“斲肝枉却”与“漏眼谁寻”的对比,强烈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则以碧海青天为背景,将相思之苦与无尽的遗憾融为一体,形成了深沉而哀婉的意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此诗虽为虚构之作,但可借鉴李商隐的生平与创作风格进行解读,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情感丰富而复杂,他的许多诗歌都表达了对逝去情感的深深怀念与遗憾,此诗可能正是基于这种情感背景而创作的,通过虚构的情境与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某种逝去情感的深深怀念与无法释怀的遗憾,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情感易逝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