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登堂一揩眼,谁知半点向阳心。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空山无近远,云水自高深。

每一登堂一揩眼,谁知半点向阳心。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和禅意禅趣,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其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心境,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空旷的山林中,远近的景色都笼罩在云雾和水汽之中,难以分辨,每当我走进堂屋,擦拭双眼,试图看清这世界时,又有谁能理解我内心那一点点向往阳光、渴望温暖的心情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空山云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向往,首句“空山无近远,云水自高深”描绘了山林的幽深与云雾的缭绕,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次句“每一登堂一揩眼,谁知半点向阳心”则通过诗人擦拭双眼、试图看清世界的动作,以及内心对阳光的渴望,揭示了诗人虽身处山林,但仍怀有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和对温暖人心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释绍嵩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禅意禅趣,首句以“空山”、“云水”为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深远的山林意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则通过“登堂”、“揩眼”等动作,以及“向阳心”的抒发,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山林隐逸的闲适,又有对世俗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其创作多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隐居山林期间所作,面对空山云水的景象,诗人不禁心生感慨,既有对山林隐逸生活的满足,又有对世俗生活的怀念与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墨客追求精神自由、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