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李商隐
袖中文字细作行,读来病眼生寒光。
青灯照影夜初长,细雨湿衣秋更凉。
愁思萦心梦不成,孤灯独坐听风声。
何时得见长安日,病愈归来共酒觞。
(注:“袖中文字细作行,读来病眼生寒光”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商隐的某一完整流传诗作,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李商隐的风格和常见题材,创作了这首融合了这两句的古诗,以下解析将基于这首虚构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
译文
袖中的文字我细细地书写着,读起来让病中的眼睛都闪烁着寒光,青灯映照下,我的身影在夜晚显得格外孤独,细雨打湿了衣裳,让这个秋天更加凄凉,愁绪萦绕心头,连梦都无法做成,只能独自坐在孤灯下,听着外面的风声,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长安的太阳,等到病愈归来,我们再一起举杯共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病中的孤独与愁思,首联通过“袖中文字细作行”展现了诗人对文字的热爱和执着,而“读来病眼生寒光”则暗示了病中的他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敏锐,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渲染了病中的孤寂和凄凉,青灯、细雨、孤影、风声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凄清的画面,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康复和重逢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思,首联的“袖中文字细作行”和“读来病眼生寒光”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文字的热爱,又暗示了他病中的坚韧和执着,颔联和颈联的意象选择也极为贴切,青灯、细雨、孤影、风声等共同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使诗人的孤独和愁思更加鲜明,尾联的“何时得见长安日,病愈归来共酒觞”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使整首诗在凄清中又不失温暖。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和排挤,晚年更是疾病缠身,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孤独、愁思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中的“病中思”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他在病中的孤独与坚韧,诗中也蕴含着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表达了他对康复和重逢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