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出猎
清代:纳兰性德
野旷人稀行路难,胡天飞雪大如盘。
却提猛士弓弯月,去扫封狐雪打围。
作者及朝代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清词三大家”之一著称,但其词作主题较为单一,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作,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译文
在旷野之上,人烟稀少,道路难行,胡地的天空大雪纷飞,如同巨大的盘子般落下,我却提起勇猛之士的弯弓,形如弯月,去扫除那封冻的狐狸,在雪地里打猎围捕。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纳兰性德在边疆雪原上出猎的场景,首句“野旷人稀行路难”点明了环境的荒凉与艰难;次句“胡天飞雪大如盘”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边疆天气的恶劣与雪势之大,后两句“却提猛士弓弯月,去扫封狐雪打围”则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率领勇士在雪地里打猎的英勇与豪迈。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雪原为背景,通过描绘出猎的场景,展现了纳兰性德的英勇与豪迈,诗中“野旷人稀行路难”与“胡天飞雪大如盘”两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荒凉与天气的恶劣,也为后两句的英勇出猎做了铺垫,而“却提猛士弓弯月,去扫封狐雪打围”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动作与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勇士们的英勇与豪迈,使整首诗充满了力量与激情,诗中的“弯月”与“雪”等意象,也增添了诗的艺术美感。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一生经历了多次边疆之行,对边疆的风土人情与自然环境有着深刻的了解与感受,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边疆出猎时所作,通过描绘出猎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边疆生活的热爱与对英勇精神的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纳兰性德作为一位文武双全的才子,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学造诣,也有着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