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馆
唐·杜牧
此山祗合馆此客,千载阿谁敢争席。
天地苍茫一馆中,万山倾送与心同。
主人若也频相问,莫道人间路未通。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
译文
这座山峰只适合接待这位客人,千百年来谁敢与他争夺这席之地?天地广阔无垠,却仿佛都浓缩在这一座山馆之中,万座山峰都仿佛倾心相送,与我的心意相通,如果山馆的主人频繁地询问,请不要说人间的道路还未通达。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个人心境的抒发,诗人认为这座山峰只适合他这样的客人,暗示了自己与自然的契合和独特的品味,通过“千载阿谁敢争席”的豪迈之语,展现了他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他对人生道路的坚定信念。
赏析
这首诗以山馆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首句“此山祗合馆此客”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山峰的独特喜爱和归属感,次句“千载阿谁敢争席”则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高尚情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杜牧在游历山水时所作,在唐代,文人墨客常常游历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和抒发情感,杜牧在游历过程中,被这座山峰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牧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个人心境的抒发,以及他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游历山水、寻求灵感和抒发情感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