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山行我已厌征尘,夜语谁能伴老身。
孤灯照影清宵永,万籁无声月色新。
病里不知春去尽,闲中方觉日长匀。
几回欲问前朝事,惟有沙鸥伴我真。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在山间行走我已经厌倦了旅途的尘土,夜晚交谈又有谁能陪伴我这衰老的身躯呢?一盏孤灯映照着我的身影,长夜漫漫,万籁俱寂,只有月色清新明亮,在病痛中我浑然不觉春天已经悄然离去,闲暇之时才感觉到日子变得均匀而漫长,多少次想要询问前朝往事,却只能与沙鸥为伴,它们或许是我最真实的朋友。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晚年隐居山间的孤寂与淡泊心境,首联直接抒发对征尘生活的厌倦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颔联通过孤灯、清影、月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夜晚氛围;颈联则通过对比病中与闲中的时间感受,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淡然态度;尾联以问句开头,却以与沙鸥为伴作结,既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超然物外。
赏析
陆游此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晚年生活的孤寂与宁静,诗中“厌征尘”三字,透露出诗人对仕途奔波的厌倦,而“夜语谁能伴老身”则直接点出了内心的孤独感,接下来的描写,无论是孤灯照影还是月色新,都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清冷与超脱,颈联通过病中与闲中的对比,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态度的转变,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到接受并享受这份宁静,尾联则以沙鸥为伴,寓意着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过往的释怀和对当下的珍惜。
创作背景
陆游晚年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最终退隐山居,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在隐居生活中,陆游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淡然接受,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间接反映,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和文学家的复杂内心世界。